9月下旬,天朗氣清,江蘇秋糧即將陸續成熟。在鹽城市東臺市弶港鎮倉東片區,一臺臺挖土機正擺臂揮舞,機器轟鳴間,一片6000多畝的“耕地”正儲備著來年的豐收。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一山兩水七分田”的江蘇,全省人均耕地面積僅為0.72畝,約為全國平均水平一半。然而,江蘇不但端穩了全省8500多萬常住人口的“飯碗”,還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份之一,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這樣一個耕地資源并不算充分的省份,是如何端穩“飯碗”的?
食為政首,地為根基。省沿海集團倉東土地整治二期項目的建設景象,或許可以成為這個問題的一個生動注解。
一寸土地一捧糧,倉東土地整治項目正實現從鹽堿地向高標準農田邁進的蛻變。放眼望去,東臺市弶港鎮臨海公路以東,海光路以北的區域,魚塘已經變成了一望無際的土地。據項目負責人介紹,倉東土地整治項目總體實施面積約1.42萬畝,其中,倉東土地整治項目(二期)實施總面積8445畝,計劃2025年7月通過竣工驗收,9月實現指標入庫,預計形成約6500畝補充耕地指標。二期項目將總結一期項目前期工作經驗,梳理種植管護需求,統籌兼顧土地資源價值釋放與農業生產高效便利,項目建成后,將加入秸稈綜合循環利用的業態模式,產出電能、熱能、天然氣、有機肥等豐富產品。
“倉東土地整治項目作為集團土地整治項目投資管理模式探索的試點,為今后有序推進土地資源高等級整治開發提供切實可行的經驗。”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項目將以“農業現代化、文明化、生態化、產業化和便捷化”為出發點,對標省內一流大中型農場管理模式,實現大田種植,便捷高產的現代化高標準農田。
近年來,省沿海集團勇擔使命,堅持和豐富省級沿海開發主力軍和沿海開發重要投融資平臺兩個基本定位,積極踐行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戰略,以實際行動落實藏糧于地戰略,充分利用存量土地資源稟賦,竭盡所能守護糧食安全根基。從深挖土地資源到守護沃土良田,無論是土地資源的“獲取”或是“再生”,省沿海集團都為全省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提供了新空間和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