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鵬同志,2018年6月入職集團,現任江蘇省沿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射陽分公司生產管理部經理。該同志作為生產部負責人、青年生產突擊隊隊長,始終牢記職責、勇于創新,積極投身生產一線,為公司農業生產管理水平的提升做出了積極貢獻。2024年度被評為集團“先進個人”。
作為生產部負責人,管理著3萬余農田的稻麥生產,我感覺壓力很大,生怕因為自己的失職造成重大損失。為此,我每天關注天氣情況、田塊情況、大隊管理情況以及生產的每一個重要時間節點,盡力使得每一項措施能夠及時準確的落實到位。
埋頭苦干,向勤勞要效益。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大田作物生產管理。我的體會是想要搞好農業生產,就一個字“勤”。土地的饋贈,源于勤勞的耕耘,只有付出勤勞與汗水,才能收獲甘甜。在生產期間,我堅持每天巡田、查苗,每個防病治蟲與施肥的時間節點我都謹記在心,認真分析稻麥高產優質的最佳管理措施,并及時督促生產大隊落實到位。大田農作物的生產管理,不是比誰的技術水平高,而是比誰犯的錯誤少,只有把每個條田都管好,才能取得高產。
開拓創新,向科技要效益。稻麥生產管理更加離不開技術創新。通過對標先進農業企業,我發現農場小麥“溝邊帶種”能夠提高產量,于是我加強農機革新,在農機開溝器上增加播種裝置,使得播種時溝壁上增加兩行麥子,這也是2024年小麥產量提升的主要原因。另外,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我還積極配合農發科技服務中心開展無人機農情監測與飛防作業,我們成立無人機作業小組,從完全不懂,到熟悉無人機作業各項要點。科技賦能后,不僅節省肥料、減少機耕道占用大田面積,同時也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管水工管理難度。
善于思考,向管理要效益。公司有15個生產大隊,單靠我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管理到位。在總結往年生產管理的基礎上,我牽頭制訂《稻麥生產技術規程》,分作物品種從育秧的前期準備、品種選擇、種子處理,到大田耕整作業要點、栽插質量指標,再到日常大田管理、病蟲害的防治,最后到收割、烘干等各環節操作細節,60多頁27000余字的規程濃縮了我們在這片大田上付出的心血,通過技術規程組織各生產大隊開展標準化生產,最大程度的替代了靠經驗種、靠天收的傳統做法。
堅持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讓你的人生永遠有動力。非常感謝集團給我提供的學習與實踐平臺,使我能夠快速成長。在農業這個領域,不管遇到多大困難,我都將擔當起這份沉甸甸的責任,立足崗位、履職盡責,把個人夢、成長夢融入公司的建設之中,用心用情守初心、盡心盡責擔使命,在工作中不斷追夢、筑夢、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