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接軌上海”社科界座談會在南通舉行,來自上海、南京、南通三地的專家學者,圍繞滬通兩地產業、交通、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接軌展開討論。
“南通接軌上海是兩情相悅。”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何建華認為,南通接軌上海,既是實施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的要求,也是兩座城市發展的內在需要。他分析,上海總體規劃是到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面臨著疏解非核心功能、控制人口規模、緩解環境壓力、實現內涵發展等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不少資源有外溢需求,其中一些正是南通所缺少、亟需的優質資源,兩個城市完全可以實現優勢疊加式對接,合作共贏。
產業合作方面,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企業研究所所長張暉明認為,滬通產業合作存在相互對接、互補相融的存量基礎,要從現代產業體系發育的角度推進滬通產業對接融合走向深化。“接軌上海,要聚力打造地理鄰近、主體關聯、文化背景相似的產業集群。”南通大學教授臧乃康建議,把產業集群嵌入社會建設過程中,提升常住人口的創新意識,創新生活方式、優化人口結構,并加強引進生活服務業。
“面對未來對接上海的新形勢,還是要狠抓人才,要讓人才帶動項目,讓人才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江蘇省委研究室副主任陳向陽認為,南通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主動承接上海科技人才資源溢出效應;二是努力招引在上海的通籍人才回鄉創新創業。“接軌上海,政府的微觀管理要跟上。提升城市的宜居程度和醫療、教育等資源的配套水平,解決好高端人才的后顧之憂。”
如何將南通融入上海都市圈?何建華建議,要完成上海與南通之間1小時通勤交通網絡規劃建設,實現高效換乘與高速直達,譬如上海崇明西線工程與南通通勤對接規劃落地,推動長三角區域機場布局,形成浦東-虹橋世界級樞紐機場與南通干線機場之間有機分工合作。
目前,上海正積極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南通也在大力建設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創新之都,創新驅動是上海和南通共同的發展路徑選擇。對此,南通市金融辦黨組書記、主任張乃華說,南通可以通過與上海共建孵化基地、轉化基地等模式,融入上海創新鏈條,打造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利益共同體。
(內容來源:省沿海辦網站)